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小学教师资格

小学教师资格

切换项目>
  • 章节
  • 已做题/全部题
  • 操作
  • 第一章 教育基础
  • 0/906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
    • 0/259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育概述
      • 0/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的概念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广义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家庭教育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狭义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的词源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育三要素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1.教育者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2.受教育者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育的属性
      • 0/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的本质属性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的社会属性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永恒性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、相对独立性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育的起源
      • 0/1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生物起源说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心理起源说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教育的发展历程
      • 0/2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原始社会的教育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古代社会的教育
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不同国家的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
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古代中国的教育
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封建社会的教育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现代教育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20世纪以后的教育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教育的终身化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教育的全民化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教育的民主化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教育学及其发展
      • 0/9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学概述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学发展概况
        • 0/9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教育学萌芽阶段
          • 0/3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
            • 0/2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孔子
    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学记
    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学思想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柏拉图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亚里士多德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昆体良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
          • 0/4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教育学的独立
            • 0/2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夸美纽斯
    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卢梭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康德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裴斯泰洛齐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⑤洛克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规范教育学的建立
    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赫尔巴特
    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杜威
  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凯洛夫《教育学》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、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蔡元培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晏阳初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陶行知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、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现代教育理论的三大流派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布鲁纳 结构主义教学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其他学者的观点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保罗.朗格朗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布卢姆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七、教育与社会
      • 0/3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与生产力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
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力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(教育的政治功能)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育与文化
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的关系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教育具有传播、交流文化的作用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教育与文化的特殊关系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、学校文化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学校文化的概念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学校精神文化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教育与人口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八、教育的功能
      • 0/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功能的类型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作用对象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社会功能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育的个体功能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积极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促进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九、教育目的
      • 0/3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目的概述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层次结构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教育目的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培养目标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教学目标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确立依据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有关教育目的价值取向(不同理论)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个人本位论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社会本位论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我国的教育目的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我国实现教育目的基本要求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组成部分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德育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智育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体育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劳动技术教育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十、教育制度
      • 0/4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制度的概念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广义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狭义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建立学制的依据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人身心发展规律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前制度化教育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制度化教育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非制度化教育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现代学制的类型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双轨学制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分支型学制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
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
  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旧中国学制的演变
    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壬寅学制(《钦定学堂章程》)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癸卯学制(《奏定学堂章程》)
  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壬子癸丑学制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壬戌学制(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)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义务教育制度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义务教育的特点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
    • 0/220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感觉
      • 0/1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感觉的一般规律
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感受性与感觉阈限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感觉阈限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感受性变化的规律
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感觉适应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感觉对比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感觉后效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感觉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知觉
      • 0/1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知觉的基本特征
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选择性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理解性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、恒常性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注意
      • 0/1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注意的概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注意的分类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无意注意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注意的品质
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注意的广度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注意的分配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记忆
      • 0/2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概念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记忆的种类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形象记忆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运动记忆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短时记忆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记忆的过程
        • 0/1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保持与遗忘
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遗忘的原因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干扰抑制说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提取失败说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遗忘的规律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记忆任务的重要性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回忆与再认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记忆的品质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、准备性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记忆策略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、注重复习方法,防止知识遗忘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想象
      • 0/1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想象的种类
        • 0/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无意想象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有意想象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再造想象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创造想象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七、思维
      • 0/1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思维的特征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间接性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思维的类型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具体形象思维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发散思维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思维的基本形式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推理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思维的过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创造性思维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创造性思维的品质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1、流畅性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2、变通性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3、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,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(4)头脑风暴训练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九、问题解决
      • 0/1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问题与问题解决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
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定势与功能固着
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、原型启发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十、情绪过程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情绪的分类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心境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激情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十一、情感过程
      • 0/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情感的分类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道德感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理智感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十二、意志过程
      • 0/1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概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意志的基本特征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意志行为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冲突与矛盾分析
  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双趋冲突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双避冲突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趋避冲突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意志品质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自觉性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果断性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、自制性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十三、个性心理
      • 0/3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需要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需要的七个层次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动机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动机的分类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能力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能力的分类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根据构造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一般能力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特殊能力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智力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智力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说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、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人格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人格概述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人格理论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家庭环境因素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气质
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气质的特征
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气质的类型
  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胆汁质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多血质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在教学中的意义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十四、印象形成
      • 0/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印象形成的概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印象形成的效应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社会刻板效应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晕论效应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投射效应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小学教育
    • 0/18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小学教育的作用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小学教育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四节 小学组织与运行
    • 0/4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学校的组织机构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学校组织机构的含义及常规模式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学校组织机构的常规模式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直线——职能型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学校的运行机制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学校领导机制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学校管理体制发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校长负责制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五节 课程理论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
    • 0/221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 课程概述
      • 0/2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课程内涵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词源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课程制定的制约因素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社会发展要求与提供的可能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经济对课程的影响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学校课程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课程理论流派
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活动中心课程理论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学科中心课程理论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社会中心课程理论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、古德莱德的课程理论
  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正式的课程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领悟的课程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运作的课程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经验的课程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 课程类型
      • 0/5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根据课程内容属性划分
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学科课程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活动课程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组织形式划分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综合课程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广域课程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划分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必修课程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选修课程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划分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国家课程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地方课程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校本课程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
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显性课程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隐性课程
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根据课程的任务划分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拓展型课程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 课程目标
      • 0/1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一、课程目标概述
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(二)取向分类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2、行为目标取向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4、表现性目标取向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(三)三维课程目标
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1、知识与技能目标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2、过程与方法目标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3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 课程内容
      • 0/3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一、课程计划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(二)构成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1、学科设置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二、课程标准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(二)构成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2、课程目标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三、教材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(二)教科书的编写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(三)教科书的编排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1、直线式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2、螺旋式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 课程结构
      • 0/1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一、概述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课程结构的组织形式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二、新课程结构的内容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 课程评价
      • 0/1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二、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
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目标评价模式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目标游离评价模式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CIPP评价模式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七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
      • 0/5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具体目标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、综合性和选择性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6)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新课程结构的特征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均衡性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综合性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选择性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
        • 0/3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学生观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教师观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教师行为的转变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,新课程强调尊重、赞赏。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学习方式
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合作学习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探究学习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七)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观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八、课程资源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课程资源的分类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校内资源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校外资源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按课程资源功能特点区分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条件性资源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九、课程实施
      • 0/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课程实施三种取向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创生取向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六节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
    • 0/72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育研究的概念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
      • 0/1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确定研究课题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查阅研究文献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文献的种类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经验性文献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七)撰写成文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
      • 0/5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观察法
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类型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观察的步骤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调查法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教育调查法的类型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根据调查对象范围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个案调查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根据调查研究的方式不同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问卷调查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育实验法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教育行动研究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教育叙事研究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个案法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七)历史法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八)作品分析法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七节 教师及其专业发展
    • 0/75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师职业概述
      • 0/2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师职业性质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的职业,教师是教育者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师劳动的特点
        • 0/1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师的角色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教师的一般角色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传道者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示范者的角色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提升专业能力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
      • 0/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1、关注生存阶段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2、关注情境阶段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3、关注学生阶段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
      • 0/1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1、学科知识素养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3、教育知识专业素养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方法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基本理念
      • 0/1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师德为先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学生为本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能力为重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终身学习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二章 学生指导
  • 0/494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
    • 0/77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
      • 0/1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内发论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外铄论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
      • 0/2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遗传
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环境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学校教育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个体主观能动性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
      • 0/3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小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心理发展的特征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关于关键期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小学生认知发展
    • 0/13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
      • 0/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注意的分配、转移能力逐步发展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七、小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小学生的学习指导
    • 0/118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学习理论
      • 0/9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行为主义学习理论
        • 0/4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刺激分化与泛化
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准备律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效果律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
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强化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正强化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负强化
  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惩罚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
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习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强化的三种形式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替代性强化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认知学习理论
        • 0/4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.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教学观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提倡发现学习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动机原则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先行组织者策略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
          • 0/2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
            • 0/2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建构主义发展观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图式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同化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
      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感知运动阶段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前运算阶段
  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C.具体运算阶段
  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维果斯基理论与教育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最近发展区
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人本主义学习理论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有意义自由学习的概念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学生中心的教学观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建构主义学习理论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建构主义学习观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小学儿童的学习指导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小学非认知过程的指导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意志的指导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
      • 0/1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认知方式差异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认知方式的分类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场独立与场依存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冲动型与沉思型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性格差异与教育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性格的差异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性格的特征差异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四节 小学德育
    • 0/123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德育的含义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狭义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小学德育的任务、内容与意义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小学德育的内容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小学德育的意义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小学德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导向意义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及特点
      • 0/2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理论
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权威阶段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前习俗水平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
      • 0/3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、情、意、行的培养提高过程
        • 0/2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、情、意、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
          • 0/1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道德认识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道德情感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道德意志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道德行为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、情、意、行,以知为开端、以行为终结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,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、反复的、不断前进的过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小学德育原则
      • 0/2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导向性原则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疏导原则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因材施教原则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知行统一原则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贯彻要求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
      • 0/3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小学德育的途径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少先队活动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班主任工作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小学德育的方法
        • 0/2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说服教育法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榜样示范法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陶冶教育法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指导实践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品德评价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品德修养指导法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五节 小学美育
    • 0/3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小学生美育的任务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六节 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
    • 0/104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小学儿童的安全方法常识
      • 0/4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小学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流行性感冒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沙眼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小学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
        • 0/3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中暑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溺水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电击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烫伤和烧伤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骨折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中毒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7.常见外伤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扭伤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割伤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挤伤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6)跌伤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小学生心理健康
      • 0/1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心理健康的含义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
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多动症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焦虑症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强迫症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厌学症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小学生心理辅导
      • 0/2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心理辅导概述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基本含义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
        • 0/2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心理辅导行为疗法
          • 0/1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
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强化法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代币奖励法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系统脱敏法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肯定性训练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心理辅导的认知疗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心理辅导的精神分析疗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来访者中心疗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七节 家、校及社会的教育
    • 0/5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学校与家庭的协调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家校联系的常用方式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三章 班级管理
  • 0/172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班级及班集体管理概述
    • 0/56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
      • 0/2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班级的特征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共同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班集体的形成阶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良好班风的措施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班级管理概述
      • 0/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班级管理的功能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班级管理的内容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班级管理的模式
      • 0/1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平行管理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民主管理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目标管理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班级管理的原则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自主参与原则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班级管理的方法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情景感染法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七、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
      • 0/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
    • 0/53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班主任概述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班主任角色定位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班主任是学校、家庭、社会的沟通者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小学班主任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
      • 0/3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常规工作
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了解和研究学生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缸桌体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班会活动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主题班会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活动类型划分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C.表演型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协调各种教育影晌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学校与家庭的协调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操行评定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7.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个别教育工作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先进生工作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先进生的教育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后进生工作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后进生的教育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小学班级活动
    • 0/13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班级活动的类型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曰常性班级活动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班队会活动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值勤活动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四节 班队活动
    • 0/6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班队活动的类型
      • 0/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七)少先队活动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五节 课外活动
    • 0/29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—、课外活动概述
      • 0/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课外活动的特点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课外活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课外活动过程重视嘘声独立性、自主性的发挥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学科活动的内容
      • 0/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7)主题活动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
      • 0/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群众性活动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小组活动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劳动技术小组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四章 学科知识
  • 0/362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小学语文
    • 0/73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语文课程的总目标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第一学段(1-2年级)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小学数学
    • 0/61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对数学教学的认识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数学课程的目标及内容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数学评价建议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小学英语
    • 0/55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七、英语评价建议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九)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四节 小学美术
    • 0/54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美术课程的分目标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“造型,表现”学习领域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美术课程的内容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七、美术评价建议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、雇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五节 小学音乐
    • 0/52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音乐评价建议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评价的方式与方法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自评、互评及他评相结合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六节 小学体育
    • 0/51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五章 教学设计
  • 0/252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论
    • 0/7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学设计的原则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内容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教学设计编写
    • 0/193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
      • 0/1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学目标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教学重、难点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教学方法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八)教学过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学目标的设计
      • 0/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学目标的内容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知识与能力目标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学目标的陈述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教学重难点的设计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教学过程设计
      • 0/2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导入新课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设疑导入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趣味导入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课堂总结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课堂总结的方法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悬念启下法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七、作业的布置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
    • 0/9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综合课程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综合课程的主要类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社会本位综合课程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综合实践课程
      • 0/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六章 教学实施
  • 0/358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教学概述
    • 0/9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学的概念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学的意义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,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教学过程
    • 0/26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学过程概述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古今中外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孔子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学过程本质
      • 0/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认识过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特殊的认识过程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认识的间接性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
      • 0/1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教学原则
    • 0/62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学原则
      • 0/6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
        • 0/5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直观性原则
          • 0/2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启发性原则
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循序渐进原则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巩固性原则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因材施教原则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发展性原则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7.理论联系实际原则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8.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四节 教学方法
    • 0/50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
      • 0/4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以语言传递为主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讲授法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谈话法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以情感陶冶为主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情景陶冶法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以直观感知为主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演示法
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参观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以实际训练为主
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实验法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练习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实习作业法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读书指导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以探究创新为主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发现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
    • 0/50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学组织形式
      • 0/4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
        • 0/2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个别教学制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班级授课制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分组教学制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设计教学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道尔顿制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特朗普制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现代教学的基本形式:班级授课制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基本特征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优越性和局限性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个别教学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现场教学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:复式教学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新型教学组织形式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翻转课堂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微格教学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慕课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座位排列多样化,加强课堂互动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传统:秧田型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六节 课堂教学的实施
    • 0/36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
      • 0/1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上课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课的类型和结构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上好课的基本要求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课外辅导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课外辅导的意义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方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学情境的创设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课堂教学总结的策略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课堂总结的方法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归纳式结课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课堂纪律管理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七节 学习迁移
    • 0/10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学习迁移的概念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学习迁移的分类
      • 0/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正迁移和负迁移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负迁移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垂直迁移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具体迁移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促进迁移的教学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八节 学习动机
    • 0/55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学习动机的组成
      • 0/1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学习需要
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认知内驱力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自我提高内驱力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附属内驱力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诱因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学习动机的分类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
      • 0/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耶克斯-多德森倒U型曲线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
      • 0/1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成就动机理论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成败归因理论
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韦纳的成就动机理论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自我效能感理论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七、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
      • 0/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学习动机的激发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根据作业难度,恰当控制动机水平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九节 学习方式
    • 0/74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学习方式策略
      • 0/2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学习策略概述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学习策略的分类
        • 0/2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认知策略
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复述策略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常用复述策略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复述策略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F.画线与批注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精细加工策略
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常用复述策略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记忆术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组织策略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元认知策略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监控策略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资源管理策略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时间管理策略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知识与技能学习
      • 0/4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知识的学习
        • 0/3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知识的类型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陈述性知识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程序性知识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知识学习的种类
  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、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,可以分为符号学习、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符号学习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概念学习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命题学习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,可以分为下位学习、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下位学习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上位学习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概念的学习及教学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概念的获得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概念的形成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概念的学习与教学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
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D.运用变式。
  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技能的形成
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(三)技能的种类
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1.操作技能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(3)操作技能形成的极阶段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2.心智技能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(3)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七章 教学评价
  • 0/82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教学评价
    • 0/63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学评价的功能
      • 0/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导向功能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学评价的类型
      • 0/4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诊断性评价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
        • 0/1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诊断性评价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形成性评价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相对牲评价、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
        • 0/1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相对性评价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绝对性评价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个体内差异评价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延迟评价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定性评价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学评价的方法
      • 0/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测验法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教学反思
    • 0/13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学反思概述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学反思的概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学反思的必要性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学反思的组成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学反思的类型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纵向反思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学反思的过程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积极的验证阶段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教学反思的方法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练习范围: 2018 2017 2016 2015
试题类型: 2018 2017 2016 2015
练习题量: 2018 2017 2016 2015
开始做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