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中学教师资格

中学教师资格

切换项目>
  • 章节
  • 已做题/全部题
  • 操作
  •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
  • 0/659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
    • 0/501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育概述
      • 0/6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的概念及词源
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概念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词源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中国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形态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学校教育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的构成要素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受教育者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教育影响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育的属性
        • 0/4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本质属性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育人性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目的性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社会属性
          • 0/3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永恒性
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历史性
  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继承性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相对独立性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6)生产性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育的起源
      • 0/2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生物起源说
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心理起源说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劳动起源说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育的历史发展
      • 0/2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古代社会的教育
        • 0/1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奴隶社会的教育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代表国家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夏朝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特征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阶级性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与生产劳动相分离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封建社会的教育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①特征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A.等级性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中西方教育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古代西方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古代希腊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斯巴达教育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古代教育总特征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近代社会的教育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20世纪后期的教育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 教育终身化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 教育民主化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育目的
      • 0/10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目的概述
        • 0/2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层次结构
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学校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培养目标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教师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教学目标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意义和作用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作用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激励作用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评价作用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确立依据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目的理论及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
        • 0/3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教育目的理论
          • 0/2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个人本位论
  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社会本位论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教育无目的论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6)生活本位论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我国教育目的理论确立的依据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表述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
        • 0/3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德育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智育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能力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体育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美育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劳育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教育功能
      • 0/1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功能概念和类型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类型
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从作用对象上看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社会功能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从作用方向上看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负向功能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从呈现形式上看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隐形功能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的个体和社会功能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社会功能的积极和消极功能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教育规律
      • 0/19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与个人的发展
        • 0/11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
  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内发论
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外铄论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
          • 0/4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顺序性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阶段性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不平衡性
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互补性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个别差异性
  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作用
          • 0/6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遗传
  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环境
  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学校教育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个体主观能动性
  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与社会的发展
        • 0/7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教育与生产力
          • 0/2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教育的经济功能
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
  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教育的政治功能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教育与文化
  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文化对教育的作用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教育的文化功能
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教育与文化的特殊关系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教育与人口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教育对人口的作用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七、教育研究及其方法
      • 0/2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育研究概述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
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观察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调查法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实验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个案研究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行动研究法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八、教育制度
      • 0/5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学校教育制度
        • 0/3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概念及依据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概念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依据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学制类型
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双轨学制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单轨学制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分支型学制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旧中国学制沿革
  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壬寅学制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癸卯学制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壬子癸丑学制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壬戌学制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义务教育制度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概念和起源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概念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起源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特点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强制性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非制度化教育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发达国家学制改革的主要趋势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
    • 0/146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育学概述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研究目的(任务)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育学的发展
      • 0/14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历史上的中西方教育学思想
        • 0/4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中国
          • 0/2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儒家
  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墨家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《学记》
    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西方
  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苏格拉底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柏拉图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亚里士多德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昆体良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和规范
        • 0/6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教育学学科的建立
          • 0/3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培根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夸美纽斯
  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卢梭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康德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裴斯泰洛齐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6)洛克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教育学学科的规范
          • 0/3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赫尔巴特
    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杜威
  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
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马卡连柯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凯洛夫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杨贤江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中国近代教育思想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蔡元培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陈鹤琴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陶行知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
        • 0/2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赞可夫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布鲁纳
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瓦·根舍因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苏霍姆林斯基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7.布鲁姆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二章 中学课程
  • 0/229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课程概述
    • 0/45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课程内涵
      • 0/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定义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词源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我国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西方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课程制定的制约因素
      • 0/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课程理论流派
      • 0/2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学科中心课程理论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活动中心课程理论
        • 0/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社会中心课程理论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形式教育论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实质教育论
        • 0/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课程类型
    • 0/68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
      • 0/1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综合课程
        • 0/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分科课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根据课程的属性
      • 0/2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学科课程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活动课程
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划分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选修课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划分
      • 0/1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地方课程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校本课程
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
      • 0/1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隐性课程
        • 0/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六、根据课程的任务划分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拓展型课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研究性课程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课程目标
    • 0/8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课程目标概述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三维课程目标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四节 课程内容
    • 0/48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课程计划
      • 0/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构成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学科设置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课程标准
      • 0/1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构成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课程目标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材
      • 0/1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科书的编排
        • 0/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螺旋式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科书的编写原则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拓展: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3.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(1)纵向组织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五节 课程评价
    • 0/19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
      • 0/1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1.目标评价模式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2.目标游离评价模式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六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
    • 0/42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核心理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(1)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
      • 0/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具体目标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三级课程管理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
      • 0/3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课程结构
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①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课程内容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课程标准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课程实施
        • 0/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学生观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学生是发展中的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学习方式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合作学习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教师观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四大关系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关系表现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教师行为的转变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②对待教学关系:帮助、引导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课程评价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三章 中学教学
  • 0/377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教学概述
    • 0/19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学的概念
      • 0/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学的基本任务
      • 0/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双基教学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发展智力,培养能力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学的意义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教学过程
    • 0/65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学过程概述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古今中外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赫尔巴特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凯洛夫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学过程本质
      • 0/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特殊的认识过程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认识的间接性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
      • 0/4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(间接性规律)
        • 0/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(发展性规律)
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(双边性规律)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
        • 0/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
      • 0/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引起学习动机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领会知识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
    • 0/36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备课
      • 0/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要求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了解学生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上课
      • 0/1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课的类型和结构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类型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划分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讲授课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演示课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上好课的基本要求(一节好课的标准)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课外辅导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方法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测验法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测验的质量指标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信度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效度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区分度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自我评价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方式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四节 教学原则
    • 0/169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学原则
      • 0/8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
        • 0/7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直观性原则
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启发性原则
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循序渐进原则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巩固性原则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因材施教原则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发展性原则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7.理论联系实际原则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8.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
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学方法
      • 0/7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学方法概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
        • 0/6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国外教学方法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暗示教学法(启发教学法)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非指导教学法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国内教学方法
          • 0/5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以语言传递为主
    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讲授法
    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谈话法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讨论法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以情感陶冶为主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情境陶冶法
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以直观感知为主
  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演示法
    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参观法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以实际训练为主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练习法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实习作业法
    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以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方法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发现法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
    • 0/35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学组织形式
      • 0/3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
        • 0/2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班级授课制
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分组教学制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设计教学法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道尔顿制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特朗普制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现代教学的基本形式:班级授课制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个别教学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:复式教学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六节 教学评价
    • 0/34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学评价概述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
      • 0/3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根绝教学评价的作用划分
        • 0/2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诊断性评价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形成性评价
          • 0/1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总结性评价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根据教学评价的标准划分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相对性评价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绝对性评价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个体内差异评价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学评价的原则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七节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
    • 0/4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教师与学生的关系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四章 中学生心理
  • 0/1123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
    • 0/649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认知过程
      • 0/26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感觉
        • 0/2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感觉的特性
          • 0/2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感受性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绝对感受性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感觉现象
            • 0/2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感受适应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暗适应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明适应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感受对比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先后对比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感觉后像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D.联觉
  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知觉
        • 0/2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知觉的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知觉的种类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错觉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知觉的特性
          • 0/2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知觉的选择性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知觉的理解性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知觉的整体性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知觉的恒常性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注意
        • 0/5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注意的特性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集中性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注意的分类
          • 0/2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无意注意
    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有意注意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
  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注意的广度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注意的分配
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注意的转移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注意的分散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记忆
        • 0/6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记忆的分类
          • 0/2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按照记忆内容划分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形象记忆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情绪记忆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逻辑记忆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按照信息加工与存储内容划分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陈述性记忆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按照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内隐记忆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按照记忆保持时间划分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长时记忆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短时记忆
  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瞬时记忆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记忆的过程
          • 0/3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识记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分类
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识记材料的性质不同
  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a.机械识记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b.意义识记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保持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遗忘
    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遗忘的规律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艾宾浩斯遗忘曲线
  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遗忘的原因
  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衰退说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干扰说
  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a.前摄抑制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E.提取失败说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影响遗忘的因素
  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再认和回忆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回忆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想象
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想象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想象的分类
  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根据想象是否有意识参与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无意想象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根据想象的创造程度
  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再造想象
  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创造想象
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根据想象是否可实现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幻想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想象的功能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替代功能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思维与问题解决
        • 0/6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思维概述
          • 0/3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思维的概念和特征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特征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概括性
  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间接性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思维的分类
    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根据思维要解决的问题内容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形象思维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
  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聚合思维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发散思维
      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再造思维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创造思维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⑥根据思维的清晰度和逻辑性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直觉思维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创造性思维(发散思维)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基本特征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流畅性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变通性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问题解决概述
          • 0/3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问题解决的概念和特点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特点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问题解决的过程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提出假设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检验假设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
            • 0/2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功能固着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⑤情绪动机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⑥智力水平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问题解决的策略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算法式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七)认知效应
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晕轮效应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投射效应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首因效应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近因效应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刻板效应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学习心理
      • 0/21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学习动机
        • 0/10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学习动机的概念和基本成分
          • 0/2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
    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学习需要和内驱力
    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内部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a.认知内驱力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外部
    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a.自我提高内驱力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b.附属内驱力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
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“耶克斯-多德森定律”
  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学习动机的功能与分类
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学习动机的功能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指向功能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学习动机的分类
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根据学习动机的诱发来源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内部动机
  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学习动机理论
          • 0/4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需要层次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成就动机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提出发展者:阿特金森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避免失败动机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力求成功动机
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成败归因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2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
    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六因素
  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a.能力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b.努力程度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c.工作难度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自我效能感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6)成就目标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
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学习动机的培养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学习迁移
        • 0/5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学习迁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
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影响因素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学习的心向和定势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学习迁移的分类
          • 0/3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正迁移和负迁移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同化性迁移、顺应性迁移和重组型迁移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学习迁移的理论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形式训练说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概括化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认知结构迁移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学习策略
        • 0/5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学习策略的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学习策略的分类
          • 0/48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认知策略
            • 0/3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复述策略
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精细加工策略
      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组织策略
  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元认知策略
    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监控策略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资源管理策略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学习策略的训练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⑤合作学习模式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学习的基本理论
      • 0/16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学习概述
        • 0/5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学习的概述
          • 0/4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学习的概念及实质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概念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知识学习
    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知识学习种类
  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根绝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b.概念学习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
  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a.下位学习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b.上位学习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c.并列结构学习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知识的类型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根据知识的功能
  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a.程序性知识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b.陈述性知识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知识的表征存储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程序性知识
  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a.产生式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技能形成
            • 0/2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操作技能
    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形成阶段
  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a.操作定向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c.操作整合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  • d.操作熟练
    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心智技能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学习的种类
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信号学习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动作技能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⑤态度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行为主义学习理论
        • 0/7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
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分化与泛化
  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分化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泛化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获得与消退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消退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桑代克的尝试-试误说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基本规律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练习律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效果律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
          • 0/3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基本规律
            • 0/2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强化
      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正强化
  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负强化
    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消退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惩罚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
          • 0/2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基本观点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
    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替代强化
  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自我强化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认知学习理论
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苛勒的完形-顿悟说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、布鲁纳的认知-结构学习论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、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
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人本主义学习理论
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、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建构主义学习理论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建构主义学生观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建构主义学习观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中学生的发展心理
    • 0/272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中学生的认知发展
      • 0/5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中学生注意的发展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中学生思维的发展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
        • 0/3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认知发展的阶段
          • 0/2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前运算阶段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具体运算阶段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形式运算阶段
  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七)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和教育
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文化历史发展理论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高级心理机能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教育和发展的关系——最近发展区
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中学生的情绪情感
      • 0/7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情绪情感概述
        • 0/4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情绪情感的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情绪的概念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情绪的种类
          • 0/2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心境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激情
  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应激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情感的种类
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道德感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理智感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美感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情绪理论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早期的情绪理论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坎农-巴德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情绪的认知理论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阿诺德的评定-兴奋说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认知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情绪ABC理论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
        • 0/2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情绪情感特点
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情绪情感的调节方法
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认知调节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自我暗示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诙谐幽默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升华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6)投射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7)文饰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8)代偿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中学生的人格发展
      • 0/9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人格概述
        • 0/4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人格的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人格的特征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稳定性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人格的结构
          • 0/4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气质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气质类型
  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胆汁质
  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多血质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性格
    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性格概念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性格的结构特征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态度特征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意志特征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认知风格
    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
  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沉思型和冲动型
  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辐合型和发散型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人格发展理论
        • 0/4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人格结构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本我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人格发展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
  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自主感对羞愧感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勤奋感对自卑感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
            • 0/8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人格特质理论
  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奥尔波的人格特质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共同特质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个人特质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动力特质、能力特质与气质特质
  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A.晶体智力
  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  • B.流体智力
  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大五人格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人格类型理论
  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A-B型人格类型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气质类型理论
  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胆汁质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多血质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④抑郁质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中学生的意志发展
      • 0/2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意志概述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意志特征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意志品质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果断性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自制性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意志行动
        • 0/1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准备阶段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
          • 0/1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动机冲突的类型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双趋冲突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双避冲突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趋避冲突
  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中学生的意志发展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中学生的身心发展
      • 0/1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心理发展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基本特征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连续性和阶段性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不平衡性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阶段特征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青年初期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教育含义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关键期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身心发展的特征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过渡性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5)独立性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中学生性心理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性心理特点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性情感发展阶段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两性恋爱期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心理自我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中学生的人际关系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中学生的心理辅导
    • 0/91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心理健康概述
      • 0/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心理健康的标准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
      • 0/4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焦虑症
        • 0/1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表现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考试焦虑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调节方法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②系统脱敏法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③认知疗法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⑤代币奖励法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强迫症
        • 0/1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表现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强迫观念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强迫行为
  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抑郁症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恐惧症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表现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社交恐惧症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网络成瘾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压力与挫折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压力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压力概述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来源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挫折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挫折的解决办法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补偿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心理辅导
      • 0/2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心理辅导的方法
        • 0/2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
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强化法
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代币疗法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系统脱敏法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理性情绪疗法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不合理观念的特征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绝对化的要求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糟糕至极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五章 中学德育
  • 0/252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
    • 0/42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品德概述
      • 0/2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品德概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品德的心理结构
        • 0/2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道德认识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道德意志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道德行为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内部因素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
      • 0/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言语说服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榜样示范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群体约定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品德学习的阶段
      • 0/1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依从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认同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内化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
    • 0/29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
      • 0/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自律阶段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公正阶段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
      • 0/1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前习俗水平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惩罚服从取向阶段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习俗水平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寻求认可取向阶段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遵守法规取向阶段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后习俗水平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社会契约取向阶段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普遍伦理取向阶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中学德育
    • 0/165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德育概述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德育的内容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德育的原则
      • 0/6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主要德育原则
        • 0/5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疏导原则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知行统一原则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因材施教原则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
          • 0/6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7.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8.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9.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德育的途径
      • 0/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德育的具体途径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德育的方法
      • 0/59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德育方法的概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常用的德育方法
        • 0/5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说服教育法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榜样示范法
          • 0/1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实际锻炼法
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情感陶冶法
          • 0/9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品德评价法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6.个人修养法
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德育过程
      • 0/2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德育过程的概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
        • 0/1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,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、反复的、不断前进的过程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• 第六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
  • 0/203
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一节 群体与班集体
    • 0/38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群体概述
      • 0/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群体的特征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目标与规范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群体的心理功能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归属功能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班集体概述
      • 0/3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班级概述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班级发展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埃拉斯莫斯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班集体的概念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非正式群体
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班集体的特征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班集体的发展阶段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组建阶段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初步形成阶段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成熟阶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培养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六)班级管理的模式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平行管理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民主管理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目标管理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二节 课堂管理
    • 0/45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课堂管理概述
      • 0/1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课堂管理的概念和功能
        • 0/6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功能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发展功能
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课堂气氛
      • 0/2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课堂气氛的概念及作用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概念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课堂气氛的类型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积极的课堂气氛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消极的课堂气氛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对抗的课堂气氛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
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教师因素
          • 0/1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教师的领导方式
  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教师的威信度
            • 0/10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4)教师对学生的期望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三节 课堂纪律
    • 0/16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课堂纪律的类型
      • 0/5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集体促成的纪律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任务促成的纪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自我促成的纪律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课堂纪律的发展阶段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人际纪律阶段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问题行为
      • 0/7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问题行为的处置和矫正方法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
    • 0/19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班主任概述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
      • 0/14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了解学生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组织和培养班集体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做好个别教育工作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七)学生操行评定
        • 0/2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五节 课外活动
    • 0/10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课外活动概述
      • 0/2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课外活动的概念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课外活动的特点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
      • 0/3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小组活动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个人活动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六节 协调家校社三方教育
    • 0/2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
      • 0/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• 第七节 教师心理
    • 0/70
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一、教师的角色心理
      • 0/1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师角色的劳动特点
        • 0/8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创造性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示范性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5.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
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五)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角色认同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二、教师的心理特征
      • 0/11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三)教师的教学效能感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教师期望影响
        • 0/4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罗森塔尔效应
          • 0/4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七)教师期望影响
        • 0/3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三、教师的成长心理
      • 0/26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一)教师的成长历程
        • 0/19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1.三阶段论
          • 0/15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1)关注生存阶段
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关注情境阶段
  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3)关注学生阶段
  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4.反思教学经验
          • 0/3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四、教师的心理健康
      • 0/10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
        • 0/1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四)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
        • 0/7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2.职业倦怠
          • 0/7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• (2)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三方面
            • 0/5
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①情感衰竭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②去人格化
              • 0/2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    • ③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
    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• 五、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
      • 0/8
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• (二)专业能力素养
        • 0/5
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          • 3.教学监控能力
          • 0/1
          • 开始做题
练习范围: 2018 2017 2016 2015
试题类型: 2018 2017 2016 2015
练习题量: 2018 2017 2016 2015
开始做题